21-5-2017 第179期 本周点滴 牛很牛
21-5-2017 第179期 本周点滴 牛很牛
今天又去做例行公事 - Facial。跟美容师姐姐聊得起劲,心血来潮写了这文。话说穷家女从小就渴望做男人,至少每个月不用捱出血,繁衍下一代时又不用痛,已经是赚了不少。虽说现代社会似乎对女性有不少优待,但相对男性,穷家女认为女性还是受不少先天条件所限,这样就更凸显投资对女人的重要性了。
1) 女性普遍寿命比男性长
2012年,本港统计处公布香港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由2010年的86岁,增至86.7岁;而香港男性则由80.1岁增至80.5岁,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出约6年寿命。换言之,普遍女性需要面对丧偶的问题,依靠伴侣养过世似乎不太可行。若老来失伴,经济又没有保障,对女性而言实在是双重打击。
2) 女性在职场上比男性有较多不稳定性
不少人认为生儿育女乃是女性天职。男主外,女主内依旧主导香港社会。女性怀孕后,不得不暂时离开职场。待孩子出生后,为照顾家庭而选择离开的例子亦不计其数。即使能重回职场,亦需要时间重新适应,更有可能回不去当初的职级或待遇。相比男性,女性在职场上有较多不稳定性,若只透过薪金作为唯一收入来源,对女性而言实不安全。
3) 情感包袱增加财政负担
女性天生比男性感性。穷家女自幼在男人堆中长大,主观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顾家。当家庭出现问题,女性亦倾向比男性付出更多心力解决问题。所谓家庭问题,除了感情关系,就离不开金钱。因此,女性在家庭上付出的金钱往往不比男性少。一旦有了儿女,女性更有可能倾注自己所有财产在孩子身上。现今香港年青人常叹「买唔到楼」,需要父母帮助方能上车。女性若为人母,极有可能一生背上儿女债,为财政带来不少负担。
4) 两性关系中,男性价值比女性高
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:20-25岁的女孩好比橄榄球,全场都在争一个球,但只有一个人能抱着球越过对方的底线。25-30岁的女人好比足球,22个人抢一个球往对方的门里送。30-35岁的女人好比篮球,10个人打一个球,往对方的篮里放。35-40岁的女人好比网球,全场2个人打,你推过来我推过去。40岁以后的女人好比高尔夫球,一个人打,一杆子下去有多远打多远。
女性的价值会随年纪贬值,男性则不然。不婚但有钱的男士可称为钻石王老五,女人呢?有没有钱都是「老姑婆」、「摄灶罅」。但有钱一定比没钱好,至少可以靠自己,唔驶比人睇死。
已婚的女性亦不一定安全。若婚后只靠老公供养,老公便会认为老婆「无左佢唔得」,女性的价值只会不断下降,最终沦为男性的附属品。当年华逝去,老公转投他人怀抱时,则欲哭无泪。「人又老,钱又无」乃女性一大悲剧也。
5) 女性天生爱购物,花费积少成多
依穷家女观察,女性花钱的地方多,但金额较小;男性花钱的地方少,但金额较大。整体来说,女性冲动购物的机率较男性高,久而久之花费会较男性多。女性天性购物狂似乎有一定的理据。既然改不了天性,惟有透过投资赚取更多金钱作花费吧。
投资除了能令资产增值,更重要是为女性带来安全感。穷家女认为,女性口中所说的安全感,其实极大部分与金钱挂勾 (不喜勿插) 。金钱的重要性在于能给予我们选择权。有选择权就有自由,有自由就有快乐。
以最常见的男女关系为例,若女性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,不用依靠男性过活,她会有自信、有能力选择令自己开心的生活的方式,选择伴侣时亦不一定要高富帅。如果是真爱,我想一个有能力的女人不会介意供养自己的男人,正如男人不介意供养女人一样(当然男人会不会介意被供养就另作别论了) 。更重要的是,女人有自己的价值,男人才会尊重你、欣赏你。若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,那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,随时会有被取代的可能性。
以上说的投资,除了是财务,还有更多是自身的修养。所以,穷家女一向很鼓励女性投资在自己身上,不论是外貌,还是脑袋。身为女性应该时刻问自己,如果我是男/女性,我会欣赏自己吗?我会喜欢自己吗?自爱从来都是重要的。女性自古以来承受了社会太多的期望,太多的负担,偶尔对自己好一点,有何不可?
p.s. 穷家女并非鼓吹女性主义,亦无意贬低男性,请各位blog友多多包涵。